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回溯团二大历史 重温跟党走初心 杨文燮 李 鑫

    摘要:党是团毫无争议的缔造者,也是团贯穿始终的领导者。依靠党的领导、指导和支持,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团的正式成立。1923年8月2...

  • 图片新闻

    摘要:团二大召开之前,全国已经建立起了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共有团员2000多名,大多是有革命进步精神的青年学生。但是,由于经费困难和人才缺乏,初创时期青年团还存在不少问题...

  • 图片新闻

    摘要:团二大的召开地点最终定在南京,不仅与长沙突变的局势有关,更与南京特殊的革命斗争地位和五四前后南京先进分子在寻求救国图强道路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与南京群众性革命运动的斗争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克思主义在南京的传播及进步青年的涌现为团二大的召开奠定基础

图片新闻

   期次:第1415期      查看:86   





  团二大的召开地点最终定在南京,不仅与长沙突变的局势有关,更与南京特殊的革命斗争地位和五四前后南京先进分子在寻求救国图强道路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与南京群众性革命运动的斗争基础是完全分不开的。五四前后,一大批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包括许多东大师生在内的进步青年,纷纷投入积极接受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中。
  (一)“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凝聚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和先进分子。为响应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而生的许多组织和社团中,“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于1919年7月)”的影响力非常广泛。南京虽然不是它的发源地,但以北京、南京会员最多,南京则有不少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成立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执教人员和学生。1921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的第二届年会即在东南大学梅庵召开。1924年起,学会将总部迁至南京,前后多次在南京召开会议。这充分说明南京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并在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进步思潮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少年中国学会入会条件比较严格,与会者多数都是知名人士,包括早期中共党员赵世炎、张闻天、李大钊、邓中夏、刘仁静、恽代英、杨贤江、毛泽东等,以及文学界、教育界、学术界、科技实业界等诸多人士。
  (二)张闻天、杨杏佛等在南京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南京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大传播的重要阵地,南高师及后来成立的东南大学逐步成为南京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和南京党团活动基地。张闻天可以称为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在南京初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南京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开端。五四前夕,张闻天就读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受南京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他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沈泽民(时任《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编辑)、杨贤江(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职员,后被推选为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书记)、杨杏佛(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科主任等职)等,成为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宣传实践中启蒙广大青年的重要力量。《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是江苏省内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极为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想,由南高师国文本科二年级学生阮真担任主编,张闻天是其重要撰稿人。南高师教授杨杏佛受邀为青年和群众演讲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想,多次支持南京学生联合会、少年中国学会、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等进步活动,被南京进步青年和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誉为良师益友。张闻天、杨杏佛等在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推动了革命群众运动的发展。
  (三)谢远定、曹刍、吴肃、邓光禹、李国琛等率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南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名义举办读书会、讨论会,在南高师生中产生积极影响。在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杨杏佛等人的影响下,南京高师等学校的进步学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步要求参加革命组织。南高学生谢远定、曹刍、邓光禹、李国琛等成为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1922年4月,南京15个团员在南京高师开会,草拟《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会,与此同时,5月5日下午,吴肃、侯曜等南京的24名团员在梅庵开会(5人缺席),正式通过简章,成立了团的地方委员会。后有研究认为出席广州团一大的南京代表正是谢远定。
  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谢远定作为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代表南京地方团出席。10月,南京党小组成立,谢远定成为南京城内第一个党小组长。根据1923年团二大以后团中央代表林育南到南京检查时的情况,东南大学当时就有团员14人,占南京团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谢远定、李国琛、吴肃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京地区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3371次访问,全刊已有1436175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