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尼泊尔测绘调研与课程纪实

    摘要:2017年的昌谷纳拉扬神庙(ChanguNarayanTem-ple)测绘是尼泊尔政府考古司第一次为中国高校提供的可贵合作机会,也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长期参与并支持尼泊尔的建...

  • 图片新闻

    摘要:

  • 图片新闻

    摘要: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所进行的工作是测绘与调查研究并重,这是一个不同的出发点。当我们把眼光仅仅聚焦于测绘的时候,重点无疑偏向了相关的物质实体:一座庙、一个房子、一块地,它们...

  • 行走在古城巴克塔普尔中
    谢祺铮

    摘要:在古城巴克塔普尔,我们还能从殡葬仪式的路线辨认出组成的边界,从一个个圣所的节点理解“曼荼罗”抽象化的城市秩序,在边界内外找寻曼荼罗城市模式解读中重要的母亲神Asktamtr...

  • 制琴匠人

    摘要:发现这位大叔,是我在巴克塔普尔调研时的意外收获。他的工作室位置极好,又极为隐蔽,刚好在瞩目闻名的孔雀窗下方,路过的人不少,但常常因为过小朴素的门头而被忽略。大叔所制最拿手的...

  • 年画艺人

    摘要:在巴克塔普尔的街巷中,常见路边店面出售的民俗小物件有织物、木雕、库尔喀军刀、以及唐卡等等。唐卡分为两种:一为多见于西藏地区的,有中心对称同心圆佛教世界的精细描绘,另一种则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尼泊尔测绘调研与课程纪实

测绘调查过程与方法
———以昌谷纳拉扬神庙为例

   期次:第1415期      



  2017年的昌谷纳拉扬神庙(ChanguNarayanTem-ple)测绘是尼泊尔政府考古司第一次为中国高校提供的可贵合作机会,也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长期参与并支持尼泊尔的建筑研究与文物保护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我们希望在实现测绘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记录现状、公共宣传等手段,对尼泊尔历史建筑的研究与保护略尽微薄之力;同时,响应关注“带路遗产”(一带一路沿线遗产)的号召,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凭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亚洲建筑中心等学术力量,成立专题、深入研究,通过更好地理解尼泊尔建筑与城镇历史遗存,更清晰地反观中国建筑自身及与周边文化交流的问题。
  昌古纳拉扬神庙作为加德满都谷地七处遗址之一,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神庙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东北,巴克塔普尔昌古山上,海拔约1530米,是由主庙和一系列庙宇与神龛组成的宗教建筑寺庙群,被认为是尼泊尔现存最古老的神庙之一,且至今香火不断,神庙建筑群历史层叠信息丰富。在2015年4月的大地震中,主庙虽未坍塌,但受到一定损害。
  准备阶段一般都在南京进行。暑假的阅读预习已经为组员们奠定了一些基础知识,到了这时则是动手的时候。两位指导教师向小组成员们讲授了建筑测绘的基本原理和工具使用方法,并实践练习绘制测稿、手工测量方法,以及对全站仪、扫描仪、无人机等仪器的使用。以学校旁的和平公园钟楼为例,大家开始了为期三天的预热。原本以为十分简单的“看物画图”却显得异常艰难。精细测绘在于记录每一个细节,甚至于石头的缝隙,而这些都是在观察中容易被忽略的。
  到达尼泊尔后的前三天时间是我们的考察阶段。成员们分别参观了加德满都、帕坦与巴德岗的城市和杜巴广场,以速写与照片的形式记录自己所观察到并感兴趣的议题,每天晚上就现场考察的见闻与想法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梳理总结在日志中。短期考察旨在以第一阶段的阅读准备为基础,快速直观地体验、思考尼泊尔城市与建筑的特征。另一方面,短期建筑考察也可训练学生如何快速观察,并在有限时间内灵活运用不同媒介记录兴趣点。绘图、讨论、书写表述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尝试解答、思维深化的过程。
  之后进入测绘阶段。根据测绘对象的特征与现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段:使用全站仪进行总平面及主体建筑的控制测量;使用卷尺、折尺等工具进行细部测量;使用近景摄影测量记录主庙的图像信息。测绘还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主庙与院落进行了不同精度的扫描,以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获取完整的现状信息,并用于校核数据。
  测绘的同时也在进行研究。调查人员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以建筑、图像和院落环境为主要测绘和研究的对象。外业共17天,大致分为绘制测稿、测量数据并绘制仪草以及校核数据并绘制定稿(计算机制图)三个阶段,为后续完善图纸、进行专题研究奠定基础。
  在最后的展览阶段,所有的参与者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排版,同故宫组和苏州园林组一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系列测绘”的一部分,于2017年10月在前工院一楼展厅展出。同时,参与者还根据测绘对象的特点,量身定做了文创产品,包括明信片、导览册等,使参观者可以直观地了解测绘对象。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南亚内陆,与中国、印度毗邻,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两处:佛祖诞生地蓝毗尼(Lumbini,theBirthplaceoftheLordBuddha)和加德满都谷地(KathmanduValley)。由于地处欧亚地震带,尼泊尔历史上一直饱受地震灾害之苦。
  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的“喜马拉雅山地震”及余震中,尼泊尔遭受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德满都谷地地区的多数历史建筑也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世界各地支援尼泊尔灾后重建的呼吁之下,中国商务部和尼泊尔财政部签署了“关于地震灾后重建援助项目规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地方政府、各类慈善机构也先后伸出援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尼泊尔政府考古司(Depart-mentofArchaeology,GovernmentofNepal)于2017年建立合作关系,依托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现已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分别对位于尼泊尔巴德岗(Bhadgaon;亦称巴克塔普尔Bhaktapur)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昌古纳拉扬神庙(ChanguNarayanTemple)、巴德岗市内的提拉玛德哈瓦神庙(TilaMadhavaTemple)和帕瑙提(Panauti)的IndresworMahadevTemple进行测绘调查。除了三次测绘之外,2019年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巴克塔普尔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也在该地展开了为期17天的调研。任思捷、诸葛净为建筑调查与测绘的指导教师,在前后三年的四次课程中共指导过24名同学(其中2017年测绘为2017级研究生丁伯仪、孙迎喆和2015级本科生冯婧婕、黄郁宇、潘奕铭、徐忆、张立筠、郑悦;2018年测绘为2017级研究生丁伯仪、2018级研究生严安妮、王丽佳和2016级本科生高媛、邱一诺、谢祺铮、叶聪、朱力辰、张子凡;2019年测绘为2017级研究生孙迎喆、2018级研究生严安妮、赵姝雅和2017级本科生林凯逸、李仕轩、孙海若、沈江瑶、徐文焬、杨潇、严雨婷、周馨怡;2019年毕业设计为2017级研究生孙迎喆和2015级本科生徐龙奇、史晓卉、刘子彧、曹一鸣、邱怡箐)。
  调查测绘课程一般分为准备、考察、测绘、研究、展览五个阶段,测绘调查目的旨在尽可能详尽记录现状并理解其遗产价值,同时对测绘对象及其周边进行精细测绘,解读其历史信息,并全面记录其环境信息、建筑信息、图像信息、铭文信息等。此外,结合观察、记录、访谈、调研等手段,记录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表达,结合测绘调研对象,力求整体理解尼泊尔建筑与城镇仍为“在用遗产”的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2860次访问,全刊已有1427463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