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东坡的美食地图 孙文婷

    摘要:东坡的美食地图 孙文婷   “吃”是一门大学问,自古至今的大文豪中少不了美食的追求者,李白、陆游、杜甫、孟浩然……然而他们所有人加起来,可能也不及苏东坡一人。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面发展”的艺术家,不仅才高八斗,为人豁达乐观,还做得一手好菜,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东坡这一生,不是贬官外调,就是在贬官外调的路上,他也一路留下了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脍炙人口的美食诗词和妙趣横生的“美食日记”。他的《诵经帖》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东坡一边吃肉一边诵经,和尚说,你这样不行。东坡说,那我漱漱口再诵。和尚说,漱漱口也不行!(原文: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可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盌水如何漱得!)三言两语,画面感十足,在美食这一题材上,诗仙李太白也只是写下了“玉盘珍羞直万钱”这样的诗句,而读起东坡先生的“美食日记”,真是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说起东坡的美食,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东坡肉和东坡肘子,这还只是东坡美食的“冰山一角”,据说历史上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品有66道。老百姓可能不是很了解苏东坡的诗词,但以“苏东坡”命名的美食却传进了千家万户。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苏轼为官以来第一次被贬。他被任以闲职,工资不高,家中人口又多,只好向黄州太守请得城东数十亩废弃营地躬耕,自号“东坡居士”。他形容自己是“水陆之味,贫不能致”,只能“时绕麦田寻野荠,强为僧食煮山羹”,他做的这道菜羹虽然只用白菜、蔓菁、荠菜、瓜、茄和赤豆、粳米等廉价原料烹饪而成,但由于东坡厨艺高超,此羹竟有“自然之甘”,特别适合吃不起荤腥的穷人和吃素的修道者食用,而且还有养生之功效,取名为“东坡羹”。苏轼曾自夸道:“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南宋初年,朱弁也学烹东坡羹,写下了《龙福寺煮东坡羹戏作》一诗:“手摘诸葛菜,自煮东坡羹。虽无锦绣肠,亦饱风露清。”由此可见,在当时,东坡羹也真是广为流传的一道名菜。  比起吃菜,东坡更爱吃肉。《东坡志林》中写到东坡患了红眼病,有人告诉他不能吃太多的鱼和肉。东坡本想听从劝告,但东坡的嘴巴却不答应,说:“我给你当嘴,它给你当眼,你为什么待它这么厚道,而对我这样薄情?它生病了却不让我吃东西,不可以不可以呀!(原文: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想吃肉还拐弯抹角打圆场,大文豪的诙谐风趣,真是让我等凡人自愧不如。  东坡作为一名杰出的美食家,当然不仅仅只会煲汤和吃肉,他在黄州时,还发动了一场猪肉的“革命”。宋代人偏爱羊肉,穷人不知道猪肉的做法,当地的猪肉没有人吃,价格也就极其便宜。据说有一次东坡与朋友下棋,忘了炉上炖着猪肉,结果误打误撞发明了享誉全国的“东坡肉”。为此东坡还赋诗一首《猪肉颂》:“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不仅自己会炖肉,还乐于教别人炖肉;不仅写诗,还在诗中分享烹饪的菜谱,东坡真乃天下第一美食诗人也!  黄州临近长江,鲜美的河鱼当然逃不出被东坡做成美食的命运。闲来无事,东坡就在江边垂钓,钓了河鱼钓河豚,不亦乐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东坡这首春意盎然的诗每一句背后都写着两个大字:“好吃!”  东坡羹、东坡鱼和东坡肉,就是东坡被贬黄州时创造的美食,不必亲自品尝,单是瞧一瞧这些菜的做法就不由得垂涎欲滴。一位好友曾对我说,她立志减肥、不为美食所动的宏伟誓言还是在东坡肉面前败下阵来,凡人真是难以抵挡这美味的诱惑。  绍圣元年八月,苏轼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谪惠州。亚热带的广东盛产水果,东坡对清甜多汁的荔枝大加赞赏,挥笔写下了广为流传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虽然已经很快适应了当地吃素的饮食习惯,但肉是一定是少不了的。他利用当地的盐场开创了除了“煎炒烹炸”之外另一种新的烹饪方式———焗。据说东坡做的盐焗鸡皮脆肉嫩,骨香味浓,甚是诱人。因为家贫,买不起羊肉,他就在别人都不吃的羊脊骨上大做文章。他将羊脊骨煮熟,乘热漉出,浸点米酒,撒点薄盐,再放到火上烤得微燋,吃那一丁半点的肉来。东坡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谈吃羊脊骨的感受,说就像吃螃蟹一样,肉虽不多,滋味却好得很。他还打趣,要是吃羊脊骨的方法盛行,爱啃骨头的狗可就不高兴了!这道美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羊蝎子。东坡还在东坡肉里加上了当地盛产的梅干菜,做成了梅菜扣肉,还在东坡鱼中加入了惠州陈醋,做成了“醋鱼”,他还自己酿了酒,取雅名“桂酒”。东坡所至之处必将刮起一阵美食的旋风,真该沿着东坡的足迹多走一走,品他的诗,吃他的美食,感悟他的人生。  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东坡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把海南岛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民风尚未开化,他办学堂、兴学风,培养出了海南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进士姜唐佐。在这期间,他依然不忘寻找美食,在岛上痛喝椰汁,还把椰子壳做成帽子戴在头上,他还觅得了又一种美味———蚝,也就是牡蛎。东坡真是上天入海无所不能,把海里的鲜美牡蛎做成佳肴竟也是他的首创,他将牡蛎肉入水氽一下,然后放入米酒中一起煮,个头较大的牡蛎就烤着吃。东坡还每每告诫儿子苏过,千万不要把牡蛎的事情告诉北方那些老头子,要是他们都跑来,我就没得吃了!(原文: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牡蛎虽然鲜美,但如果只吃牡蛎不吃肉,岂不是要了东坡的命?于是他听取了群众的建议,捉来了好多果子狸、蛤蟆、蝙蝠和蜜唧……除了上述有据可靠的美食以外,还有许多相传由东坡首创、以东坡的名字命名的美食。  据说东坡在镇江时,一次与佛印打赌输了,答应为佛印做一道素斋,东坡挽袖下厨,为佛印独家秘制了一份豆腐,佛印尝过赞不绝口,后将此肴命名为“东坡豆腐”。  又说到东坡被贬黄州时,常到西山观赏菩萨泉,吟诗作对,西山灵泉寺的寺僧得知苏轼酷爱菩萨泉,且喜食油炙酥爽食品,乃取菩萨泉水沏茶,又用泉水和面,以香油煎饼,此饼独具特色,模样酷似古代仕女盘头上的螺髻,而上面撒一撮白糖,又像螺髻上的一朵栀子花。它色泽金黄,薄如纸片,香甜酥脆,落口消融。东坡非常开心,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研制一种异常酥脆、独具特色的“千层饼”,此饼风味不同凡响,故被寺僧称为“东坡饼”。后有诗云: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  东坡酥、东坡茶、东坡凉粉、东坡回锅肉……直到今天,民间还是流传着许多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美食家、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我们该怎样去回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呢?用他自己的话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侧柏科 属:柏科侧柏属 开花时间:3 月下旬 结果时间:4 月下旬 拍摄地点:丁家桥校区中心花园

    摘要:侧柏科 属:柏科侧柏属 开花时间:3 月下旬 结果时间:4 月下旬 拍摄地点:丁家桥校区中心花园   拍花小语:四季长青的植物,常常令人对它们的存在感有如空气。留意侧柏,全因它的芳邻:它立在一棵开白花的湖北海棠与一棵开粉花的垂丝海棠之间。今年,满树的粉花海棠依旧笑春风,而娇羞的白花海棠却全无了消息。每次路过便多看几眼,盼望它能早日复苏,没想到这一看,竟看到了侧柏的花,也看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  往年曾看过侧柏的果实:豌豆大小,墨绿的球果表面覆盖着一层白霜,外伸的小爪令一贯严肃的它显出一些顽皮。既然能结果,也该有花吧,但它的花在哪儿呢?它确实开花,只因花非常细小,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而且雌雄同株,差异很大。我先是将雄花当作了枯叶,又将雌花当作了雄花,第三次,在看了一本植物志后,才恍然大悟。松柏的花,真的足以颠覆你对“一朵花”的常规印象。  侧柏的叶平展如掌,很好看。海棠花开的时节,侧柏的掌叶末梢便有二三毫米如涂了金粉,微微闪光,它并非枯叶,而是新生的雄花,用手轻触,很易掉落,指间轻碾,即为粉末,散发出好闻的柏木香。十天过后,便在一些叶梢可以见到三四毫米大的黄绿小点,很是稚嫩,这就是侧柏的雌花。  侧柏为中国特产树种,耐寒、耐旱,对污浊空气具有很强的耐力,是北方的常用庭院植物。但它的身上可能会有锈病寄生越冬,对柏树而言伤害不大,但对周围的梨、海棠、苹果则危害颇巨,所以不能靠近栽种。这或许就是那棵湖北海棠干枯的缘故。如此看,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但可以产生美,更是生命的必须了。(木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坡的美食地图 孙文婷

   期次:第1396期      查看:293   




  “吃”是一门大学问,自古至今的大文豪中少不了美食的追求者,李白、陆游、杜甫、孟浩然……然而他们所有人加起来,可能也不及苏东坡一人。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面发展”的艺术家,不仅才高八斗,为人豁达乐观,还做得一手好菜,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东坡这一生,不是贬官外调,就是在贬官外调的路上,他也一路留下了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脍炙人口的美食诗词和妙趣横生的“美食日记”。他的《诵经帖》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东坡一边吃肉一边诵经,和尚说,你这样不行。东坡说,那我漱漱口再诵。和尚说,漱漱口也不行!(原文: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可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盌水如何漱得!)三言两语,画面感十足,在美食这一题材上,诗仙李太白也只是写下了“玉盘珍羞直万钱”这样的诗句,而读起东坡先生的“美食日记”,真是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说起东坡的美食,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东坡肉和东坡肘子,这还只是东坡美食的“冰山一角”,据说历史上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品有66道。老百姓可能不是很了解苏东坡的诗词,但以“苏东坡”命名的美食却传进了千家万户。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苏轼为官以来第一次被贬。他被任以闲职,工资不高,家中人口又多,只好向黄州太守请得城东数十亩废弃营地躬耕,自号“东坡居士”。他形容自己是“水陆之味,贫不能致”,只能“时绕麦田寻野荠,强为僧食煮山羹”,他做的这道菜羹虽然只用白菜、蔓菁、荠菜、瓜、茄和赤豆、粳米等廉价原料烹饪而成,但由于东坡厨艺高超,此羹竟有“自然之甘”,特别适合吃不起荤腥的穷人和吃素的修道者食用,而且还有养生之功效,取名为“东坡羹”。苏轼曾自夸道:“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南宋初年,朱弁也学烹东坡羹,写下了《龙福寺煮东坡羹戏作》一诗:“手摘诸葛菜,自煮东坡羹。虽无锦绣肠,亦饱风露清。”由此可见,在当时,东坡羹也真是广为流传的一道名菜。
  比起吃菜,东坡更爱吃肉。《东坡志林》中写到东坡患了红眼病,有人告诉他不能吃太多的鱼和肉。东坡本想听从劝告,但东坡的嘴巴却不答应,说:“我给你当嘴,它给你当眼,你为什么待它这么厚道,而对我这样薄情?它生病了却不让我吃东西,不可以不可以呀!(原文: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想吃肉还拐弯抹角打圆场,大文豪的诙谐风趣,真是让我等凡人自愧不如。
  东坡作为一名杰出的美食家,当然不仅仅只会煲汤和吃肉,他在黄州时,还发动了一场猪肉的“革命”。宋代人偏爱羊肉,穷人不知道猪肉的做法,当地的猪肉没有人吃,价格也就极其便宜。据说有一次东坡与朋友下棋,忘了炉上炖着猪肉,结果误打误撞发明了享誉全国的“东坡肉”。为此东坡还赋诗一首《猪肉颂》:“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不仅自己会炖肉,还乐于教别人炖肉;不仅写诗,还在诗中分享烹饪的菜谱,东坡真乃天下第一美食诗人也!
  黄州临近长江,鲜美的河鱼当然逃不出被东坡做成美食的命运。闲来无事,东坡就在江边垂钓,钓了河鱼钓河豚,不亦乐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东坡这首春意盎然的诗每一句背后都写着两个大字:“好吃!”
  东坡羹、东坡鱼和东坡肉,就是东坡被贬黄州时创造的美食,不必亲自品尝,单是瞧一瞧这些菜的做法就不由得垂涎欲滴。一位好友曾对我说,她立志减肥、不为美食所动的宏伟誓言还是在东坡肉面前败下阵来,凡人真是难以抵挡这美味的诱惑。
  绍圣元年八月,苏轼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谪惠州。亚热带的广东盛产水果,东坡对清甜多汁的荔枝大加赞赏,挥笔写下了广为流传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虽然已经很快适应了当地吃素的饮食习惯,但肉是一定是少不了的。他利用当地的盐场开创了除了“煎炒烹炸”之外另一种新的烹饪方式———焗。据说东坡做的盐焗鸡皮脆肉嫩,骨香味浓,甚是诱人。因为家贫,买不起羊肉,他就在别人都不吃的羊脊骨上大做文章。他将羊脊骨煮熟,乘热漉出,浸点米酒,撒点薄盐,再放到火上烤得微燋,吃那一丁半点的肉来。东坡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谈吃羊脊骨的感受,说就像吃螃蟹一样,肉虽不多,滋味却好得很。他还打趣,要是吃羊脊骨的方法盛行,爱啃骨头的狗可就不高兴了!这道美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羊蝎子。东坡还在东坡肉里加上了当地盛产的梅干菜,做成了梅菜扣肉,还在东坡鱼中加入了惠州陈醋,做成了“醋鱼”,他还自己酿了酒,取雅名“桂酒”。东坡所至之处必将刮起一阵美食的旋风,真该沿着东坡的足迹多走一走,品他的诗,吃他的美食,感悟他的人生。
  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东坡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把海南岛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民风尚未开化,他办学堂、兴学风,培养出了海南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进士姜唐佐。在这期间,他依然不忘寻找美食,在岛上痛喝椰汁,还把椰子壳做成帽子戴在头上,他还觅得了又一种美味———蚝,也就是牡蛎。东坡真是上天入海无所不能,把海里的鲜美牡蛎做成佳肴竟也是他的首创,他将牡蛎肉入水氽一下,然后放入米酒中一起煮,个头较大的牡蛎就烤着吃。东坡还每每告诫儿子苏过,千万不要把牡蛎的事情告诉北方那些老头子,要是他们都跑来,我就没得吃了!(原文: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牡蛎虽然鲜美,但如果只吃牡蛎不吃肉,岂不是要了东坡的命?于是他听取了群众的建议,捉来了好多果子狸、蛤蟆、蝙蝠和蜜唧……除了上述有据可靠的美食以外,还有许多相传由东坡首创、以东坡的名字命名的美食。
  据说东坡在镇江时,一次与佛印打赌输了,答应为佛印做一道素斋,东坡挽袖下厨,为佛印独家秘制了一份豆腐,佛印尝过赞不绝口,后将此肴命名为“东坡豆腐”。
  又说到东坡被贬黄州时,常到西山观赏菩萨泉,吟诗作对,西山灵泉寺的寺僧得知苏轼酷爱菩萨泉,且喜食油炙酥爽食品,乃取菩萨泉水沏茶,又用泉水和面,以香油煎饼,此饼独具特色,模样酷似古代仕女盘头上的螺髻,而上面撒一撮白糖,又像螺髻上的一朵栀子花。它色泽金黄,薄如纸片,香甜酥脆,落口消融。东坡非常开心,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研制一种异常酥脆、独具特色的“千层饼”,此饼风味不同凡响,故被寺僧称为“东坡饼”。后有诗云: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
  东坡酥、东坡茶、东坡凉粉、东坡回锅肉……直到今天,民间还是流传着许多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美食家、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我们该怎样去回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呢?用他自己的话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931次访问,全刊已有1436117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