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校召开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方案推进会

    摘要:我校召开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方案推进会   本报讯4月18日上午,我校在九龙湖校区召开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方案推进会。校长张广军、党委副书记郑家茂,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郑家茂副书记主持。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分别就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作了汇报。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负责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郑家茂副书记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联合联动,强化示范引领,更加聚焦解决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问题,聚焦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聚焦提高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学术教学能力,切实做好思政课建设的综合改革和相关工作。  张广军校长强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思政课质量提升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始终高度重视、主动担当责任,高质量做好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他指出,要以“六个要”为遵循、以“八个统一”为导向,强化统筹管理,健全体制机制,提升质量内涵,切实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建设生态和文化氛围。张校长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配齐建强、引育并重、加强考核,要创新机制、整合师资、强化保障,积极探索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并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最后,张校长对后续思政课建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强调要成立思政课建设工作小组,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合力构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人文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团委等单位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董世坤)

  • 强化使命担当推进思政课创新创优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强化使命担当推进思政课创新创优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和思政课创新的“八个统一”标准,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坚定学生“四个自信”为基本任务,积极、扎实推进“东南大学思政课创优在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提高认识,强化使命担当意识。3月20日,学院以“学讲话见行动”为主题,召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刻体会思政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双一流”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全院大会后,各教研部积极行动,分别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三入’研讨会”暨思政课创优集体备课会,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还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每位教师撰写了2000字左右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以高度自觉的“铸魂育人”使命担当,积极推进思政课创新创优。  树立标杆,发挥名师课堂示范引领作用。4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洋老师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为主题;4月16日,学院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籍学者格里高利·马奥尼以《马克思主义与新青年》为主题;分别进行了优质思政课公开课。两次示范教学特色和主题鲜明,教学效果良好,示范效应显著。  创新方法,打造在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4月4日、4月10日、4月26日,学院三次邀请“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震副教授及其团队核心成员,在信息化教学理念树立、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在线智慧课堂东南大学APP”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了全方位培训,并为我校师生上了“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公开课。全员互动的智慧教学、实时呈现的大数据分析、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鞭辟入里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和参与率,在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良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倾力打造核心教学团体,正精心研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开放课程。  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三入’”为首要任务,持续深入开展东南大学“思政课创优在行动”。

  • 美籍学者格里高利·马奥尼博士专题讲授《马克思主义与新青年》

    摘要:美籍学者格里高利·马奥尼博士专题讲授《马克思主义与新青年》   本报讯4月16日下午,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教1-311报告厅座无虚席。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籍学者格里高利·马奥尼进行了以《马克思主义与新青年》为主题的思政公开课讲授。来自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学院的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共计三百余人共同聆听了此次优质思政公开课。  马奥尼教授运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方法论,对“商品拜物教”“异化”等经典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唯物史观视野下,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赞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90后、00后面临的“代沟”“就业压力”“快餐文化”等社会现象,以及新青年盲目标新立异的喜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马奥尼教授认为,中国的90后与00后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相关问题。但在市场经济下的成长经历恰恰有利于青年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解并面对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当代中国新青年应该是真正热爱马克思主义的一代人,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当前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时代问题,这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人的幸福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课堂讲授结束后,马奥尼教授还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格里高利·马奥尼教授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曾担任《江泽民文选》英文翻译组主要成员,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国际研究生项目负责人、中国中央电视台有关栏目定期撰稿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师示范课举行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师示范课举行   本报讯4月26日下午,九龙湖校区教3-103教室,一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示范课如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震副教授,为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大一本科生及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上了“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公开课。  沈震老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为授课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有人说,人生不一定要有理想,有些人没有理想,不是也生活得很好吗?”为课堂前测环节,引人入胜地进入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在场同学纷纷拿出手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运用自己团队研发的“在线智慧课堂教学APP”,沈震老师通过大数据抓取和及时分析,在教室大屏幕即时显示出回答“是”与“否”的同学数量和比例。接下来,沈震老师针对选择“是”的21位同学追加发布了一道说出选择原因的简答题。对于同学们的热烈反馈,沈震老师根据授课大纲和内容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并自然引出对“人生要解决人和物、人和人、人和内心这样三个顺序的关系”“做人没有底线导致的后果”“理想信念带来安全感、开启社会节约模式、提供动力模式和超越模式”等问题的理论讲解,以及对理想的“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信念的“执着性”“多样性”等问题的充分阐释。  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沈震老师在总结环节通过“在线智慧课堂教学APP”追加发布了一道简答题:“新时代,你对未来有哪些向往和追求?”几分钟后,“国家”“社会”“贡献”“生活”等大数据分析出来的高频词汇以云图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引发现场师生的惊叹和欢呼。最后,沈震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东南大学青年学子:“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在全程三节课基于信息化的全员互动式授课过程中,在沈震老师风趣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理论讲解下,现场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和参与率,深深感受到了思政课教学名师的风采。现场旁听的有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学生处等单位的思政课专兼职教师30余人,以及前来考察交流的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教师。(杨洋)

  • 现场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摘要:现场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报讯四月的南京阳光和煦,百花盛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海涛副院长、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党支部书记李天莉老师等、网络安全学院18级部分学生以及民族预科生一行,前往中山书院和孙中山纪念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现场教学活动。  在李天莉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中山书院。置身其中,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中。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读过的事件、背过的理论就这样在一页页泛黄的老纸张、一幅幅珍贵的旧照片中生动鲜活了起来。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距离中山书院不远的孙中山纪念馆。站在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下,网络安全学院18级宋昌霖同学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中山陵、中山书院和孙中山纪念馆建造的历史背景、建筑形象设计及其象征意义等概况。接下来,李天莉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共产主义对中山先生的影响,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抗清政府的武装斗争,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辛亥革命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等。  现场授课结束后,叶海涛副院长详细征询了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就“学生眼中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等问题与同学们作了深入交流。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现场教学让人身临其境,感触至深,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自己的心灵也由此得到了触动。(孙会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场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期次:第1396期      




  本报讯四月的南京阳光和煦,百花盛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海涛副院长、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党支部书记李天莉老师等、网络安全学院18级部分学生以及民族预科生一行,前往中山书院和孙中山纪念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现场教学活动。
  在李天莉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中山书院。置身其中,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中。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读过的事件、背过的理论就这样在一页页泛黄的老纸张、一幅幅珍贵的旧照片中生动鲜活了起来。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距离中山书院不远的孙中山纪念馆。站在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下,网络安全学院18级宋昌霖同学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中山陵、中山书院和孙中山纪念馆建造的历史背景、建筑形象设计及其象征意义等概况。接下来,李天莉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共产主义对中山先生的影响,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抗清政府的武装斗争,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辛亥革命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等。
  现场授课结束后,叶海涛副院长详细征询了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就“学生眼中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等问题与同学们作了深入交流。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现场教学让人身临其境,感触至深,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自己的心灵也由此得到了触动。(孙会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616次访问,全刊已有14274099次访问